鍏徃鏂伴椈
“世界海洋工程峰会·2009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

备受瞩目的“世界海洋工程峰会·2009中国”在中国上海正式落下帷幕。2009年6月11-12日,“世界海洋工程峰会·2009中国”在上海虹桥万豪酒店隆重召开,海事行业的200多位专家和领导参与此次盛会。会议期间,有多名专家及全球知名企业的领导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积极探讨了海洋工程领域国际最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从最独特的视角介绍了海洋工程设施及船舶的建造和发展,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2020年前中国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动向。全体参会者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各项课题的探讨,令此次峰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本次峰会由鸿与智工业资源和《造船工业》杂志共同主办,云集了来自世界20余国海洋工程业界包括设计院所、石油公司、油田服务提供商、承包商、海洋工程制造商、设备及技术提供商等200多人,聚集了多位业内外的知名嘉宾,结合当前形势融合市场和技术两个层面讨论行业的发展动向,把握市场脉搏。

会议全程由ABS亚太区副总裁的Ah Kuan Seah主持,共有二十多位嘉宾登台亮相,其中包括一项3人小组讨论的形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王锦连秘书长、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廖谟圣教授、南通中远船务的徐秀龙          副总经理、镇江船厂的邹耀明副总经理、熔盛重工集团海工总监&总裁助理魏启光先生、Pareto证券的Andreas Stubsrub先生、Crondall 能源咨询有限公司的Duncan Peace、Fearnley 海洋石油公司的总经理Morten Mæhle先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马延德先生、ABS亚太区副总裁的Ah Kuan Seah、中集烟台莱弗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助理CTO&技术部经理腾瑶、Lorentzen&Stemoco的Dag Rabben先生、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陈家本教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的李新仲、船舶模拟器培训中心(SMS)的总经理Stig-Einar Wiggen先生、Modec的Adrian White先生、Technip公司的kenneth Yeoh Guan先生、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邓忠超先生和孙丽萍女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熊天英教授、新加坡焊接学会焊接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伟教授、南京大地水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以及中国焊接学会焊接环境、健康与安全专业委员会的宋永伦等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使得会议的现场气氛浓郁,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共同把此次峰会推向了高潮。

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

首位发言嘉宾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王锦连秘书长。王秘书长发言的主题是“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围绕这个主题,王秘书长分别从国家对海洋工程装备的政策支持、国内外海洋油气田资源勘探概况、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容量分析、海洋工程装备目前的竞争格局及他本人对我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几点思考等5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阐述了他的精辟意见。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1~2个海洋工程装备研究开发中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又提出支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专业化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改造,还有《中国海洋二十一世纪议程》、《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等均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使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说,国家为我国海洋装备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王秘书长指出,近几年全世界新发现的油气田2/3以上在海洋,而与世界其他海工装备强国相比,我国尚处于早中期的勘探阶段。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际上一些咨询预测机构仍然看好市场前景,预计今后5-10年内,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将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与世界船舶市场规模大致相当。预计全球在未来10年将会有超过400座钻井平台需要更新,再加上平台船队的扩大新增需要,年均更新和新增量需求在50座左右。现役FPSO基本都是2000年后建造的,更新需求动力相对较小。但随着海洋油气向深海发展和恶劣海况工作环境的变化,新增需求也会随之加大。综合分析预测,未来FPSO年均需求有可能达到15-20艘。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其中中海油需建造55座海洋平台,6艘FPSO,4个陆地终端、舖设海底管线1000多公里,投资总量每年将以百亿元以上递增。

钻井平台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能够设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新加坡等国,我国708所经过多年研发,目前也已具备深海钻井平台、FPSO设计能力,并形成了自主品牌产品。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新加坡、美国、挪威等国,特别是韩国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承接和建造了许多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大型FPSO。具备了建造总承包能力,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企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所占比例已占集团业务的20%以上,三星甚至达到40%;新加坡吉宝、胜科海事也是世界海工装备的主要制造商。我国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烟台莱佛士船厂在世界海工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分析,我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多问题,如技术差距较大、专业人才缺乏、不具备完整的总承运能力,市场占有率不高等。

最后,王秘书长提出了对我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几点思考。原则上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特别要防止重复建设,出现产能过剩;同时要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培养项目总承包能力;最后要做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的同步规划,加强和与油气田相关公司的合作。要抓好重点产品的设计,基础共性技术,专用特殊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同时要大力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动力机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自动化系统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

世界海洋石油钻采业和我国海洋钻井裝备的趋势及建议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廖谟圣教授带来的议题是“世界海洋石油钻采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海洋钻井装备新进展、与世界的差距及建议”。他着重介绍了世界海洋和深海油气开发前景及海洋石油钻采业发展总趋势及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工业的阔步进展,并结合全球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发展动向及我国与其的技术差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他提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与钻采装备发展总趋势是:两超、大位移和第六代。两超即超深水和超深井钻采;大位移即大位移斜度井和大位移水平井钻采;第六代即钻采装备向第六代发展。

廖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UDD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制造的新进展简况,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兰石国民油井公司和川油广汉宏华公司的产品在海洋平台上的应用情况。他还为现场的观众分析了全球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发展动向及我国与其的技术差距,包括全球UDW钻井平台的发展动向和世界UDD钻井设备发展动向及我国与其技术上的差距。

廖教授认为我国钻井平台(船)发展与国外的主要差距是:1.我国至目前为止,国内尚无自已设计制建造>610m(2,000ft)的钻井平台实际投入海洋石油钻井作业;2.在自主进行UDW钻井平台(船)总体设计,特别是基本设计、开发计算机软件计算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3.在UDW钻井平台(船)动力定位装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方面存在较大差距;4.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用于UDW钻井平台(船)配套的功率≥1,000kw、低油耗、良排放(具有电喷装置)、长寿命柴油机;5.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用于UDW钻井平台(船)配套的柴油消防泵、大功率锚机等。

而我国与世界UDD钻井设备发展的主要差距是:第一,我国目前为止尚无国内自行设计制造≥9,000m(30,000ft)的成套海洋石油钻机(含顶驱、泥浆泵等)用于海洋平台的钻井作业;第二,浮动式钻井水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尚未自主设计制造;第三,浮动式钻井水面的钻柱升沉运动补偿器、张紧器及其控制系统下设备尚未自主设计制造。

针对我国在这个领域上存在的不足,廖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我国对海洋钻井平台(船)及海洋钻井设备设计、建造方面已有良好起步,但要继续保持和发展这一良好势头;在深水和超深水钻井平台(船)的设计、建造方面要赶超韩国(钻井船) ;在钻井平台配备装备方面要自主设计制造,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

打造世界领先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马延德部长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突破设计和建造双重挑战,

打造世界领先自升式钻井平台”。

马延德首先讲了对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预测和中国海洋平台及工程船舶市场预测。2007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约700亿美元,预计2020年的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平台及海洋工程船舶投资约700亿美元;2007年我国海洋工程平台及工程船舶装备投资约2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前,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2020年的投资约580亿元,其中深海装备投资预计将超过48%。现在国外公司掌握着钻井平台的核心技术,作业水深已发展到167米(550英尺)。在2006年前,我国仅自行设计建造了“渤海”1号、5号、7号、9号和“港海”1号几座平台,最大作业水深只有40米,最大钻井深度6000米。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所拥有的其它平台均为进口,最大作业水深也只有90米。由此可见,国内与国外在技术上的差距是很大的。

关于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发展趋势,马延德指出现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开发在我国目前仍处于空白,大连船舶重工希望能够率先填补这个空白。新开发的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应具有下列特点:如一定的抗冰能力、400-500英尺的作业水深和11,000-12,000 hp的电站容量等等。

他还指出,要提升我国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能力,关键是要突破设计建造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提升平台作业性能为目标的总体设计技术,包括主尺度论证、总体性能分析、总布置技术、稳性分析;桩腿结构、主体结构、悬臂梁结构等的设计分析技术;动力系统、钻井系统、升降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等核心系统的设备配置和系统集成设计技术;大型桁架桩腿、主体结构重量、悬臂梁结构等的建造技术和精度控制技术;完全具备建造任何形式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能力;高强度、超厚度板的焊接技术等。

   中国船舶工业及焊接技术的发展牵动着我国焊接材料的发展

陈家本教授是焊接行业的专家,他带来的演讲题目是“中国船舶工业及焊接技术的发展牵动着我国焊接材料的发展”,主要从船舶焊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作用和船舶高效焊接技术中的焊接材料研究、开发、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了对发展船舶焊接材料的展望。

船舶焊接技术是我国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船舶焊接工时约占船体建造总工时的40%,焊接成本约占船体建造总成本的30%-50%。目前我国造船焊接机械化,自动化应用率达到60%以上,这主要是半自动CO2气保护焊技术,并已逐渐成为船厂的成熟工艺技术。

在焊接材料应用方面,药芯焊丝的应用是异军突起,2007年我国药芯焊丝的总量已超过20万吨,其中造船工业用量占一半以上。因为药芯焊丝有它独特的特点,熔敷效率高,焊缝质量好,焊接飞溅小,容易实现机械自动化焊接,在造船中的应用量每年都呈明显的增长。今后在药芯焊丝方面的竞争将主要是产品品质和品种的竞争,是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也是自主开发能力的竞争。 由于船舶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陈教授对焊接材料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其宗旨是朝着船舶焊接技术全力追求自动化和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1) 进一步增加药芯焊丝的使用量,并向多品种化发展如高强钢的系列焊丝、不锈钢的系列焊丝,自保护型药芯焊丝,垂直、横向气电自动焊专用药芯焊丝,船台甲板单面双丝MAG的实芯和药芯焊丝;(2) 为进一步降低焊接材料成本,可采用环保型无镀铜实芯焊丝、 CO2气保护实芯焊丝;(3) 为适应新钢种的发展宜采用新型的焊接材料。

随着我国船舶的品种越来越多,所选用的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高强钢,TMCP钢,低温钢,低磁钢,超低碳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等,而在建造海洋工程方面还有不少新钢种,所以这些都会促进新型焊接材料的发展。

深水钻井船(Drillship)现状与关键技术

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孙丽萍和邓忠超主要讲述了深水钻井船的需求和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全球钻井船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业水深达到3000米的深水钻井船目前共有14艘。目前钻井船的作业位置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湾、南亚、巴西、西非、澳大利亚和墨西哥海域。目前,在建的钻井船适应水深都超过了3000m,钻井深度在10000m以上。深水钻井装备呈现大型化趋势,以增大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和长的自持能力。深水钻井船的设计更优化:体现在装备的钻井设备更先进;可变载荷与总排水量、总排水量与自重的比值;安全性、抗风暴能力和自持能力增强;甲板可变载荷和空间加大等。配套也更先进: 在石油钻机方面,交流变频电驱钻机正在取代现有的可控硅直流电驱动电机;新一代顶部驱动装置(TDS)在交流变频驱动、静液驱动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在钻井泵方面,不断有大功率的钻井泵问世;在井控方面,高压旋转防喷器将得到推广使用。会议期间,除了各位发言嘉宾的精彩演讲,主办方还安排了关于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业的未来发展的小组讨论。嘉宾组由南通中远船务的副总经理徐秀龙、镇江船厂的副总经理邹耀明和熔盛重工集团的总裁助理、海工总监魏启光组成,由美国船级社亚太区技术&业务发展副总裁Ah Kuan Seah主持。主要讨论如何应对油气市场的变化及其将对海洋工程装备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如何解除次贷危机中对融资能力的限制和如何向高技术含量的尤其是深水装备迈进,同时嘉宾也评估目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在全球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参会嘉宾也积极提问,场面十分热烈。大家一致坚信有政府的支持,有企业的创新精神,我国的海洋工程事业一定会阔步向前!

 

© 版权所有 2015, HNZMEDIAbte365备用网站, 沪ICP备10010833号-7 技术支持